车站的夜,静得仿佛能听到植物的呼吸声。晚上10点,不远处的村庄没有几盏灯还在亮着,人们都已进入梦乡。有坚定的脚步声传来,夜行的人,就这样踏着夜色而来。
他正在站台上检测道岔设备,细密的汗水从额头滴落,他无暇擦拭,直到一场故障查找和处理的“战争”结束。
他叫张永达,是信号介入组小组长。2022年至2024年,张永达先后参与西货运站站场扩建、分路不良区段改造、站改等施工。施工程序繁杂,如何理出一个清晰的头绪,确保每一个标准落实,如何盯控到每个作业细节,确保不出纰漏,每一个环节都是一场考验。但这些都难不倒他,通过在施工现场的摸爬滚打,张永达早已成为同事们眼中能独当一面的“技术大拿”。
介入施工任务量大、责任重、内容繁杂,加班加点成为常态,但张永达却不觉得苦,现场实践学到的本领让他感觉很充实。“施工中会遇到很多书本上看不到的故障,面对未曾见过的新问题,不断地攻克,让我受益良多,这是成长进阶的平台。”张永达说。
尤其在图物联锁一致性排查工作中,张永达带领小组成员通过反复核验图物联锁不符问题,消除了道岔表示电路图纸与实物位置不一致的隐患,提高故障应急处理的效率,这让张永达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2025年初,张永达加入高铁介入施工团队。在高铁介入施工工作中,张永达和4名工友负责北站、北动车所开通的前期信号施工监督工作。
那天一大早,张永达带着新入路的徒弟来到北动车所开始测试接触网扁钢连通状态。北动车所设备繁多、站场复杂,股道有26条,进信号楼电缆有近300根,电务设备分布区域广、技术难度高、交叉作业多,压在张永达肩上的担子不小。“这几天我们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对动车所的500多个接触网扁钢连通性进行检测,作业时还要密切留意周围动态,防止交叉施工导致扁钢被挖断。”张永达说。
测量现场,他们不断重复弯腰、测量、记录、起身、行走,累积起来,每天有近千次弯腰起身。不到半个小时,防晒帽下的脸颊就爬满了汗水。
“每天朝霞为伴、星光为伍,很辛苦也很充实。”说起工作的感受,夜幕下的张永达眼睛闪闪发亮。而在张永达身后,一辆辆高铁动车正呼啸着飞驰在祖国大地上,这盛大而浩瀚的场景,浓缩着一个个铁路职工兢兢业业的奋斗故事。
□赖雨冰 文/图